fù
赴
tāng
湯
dǎo
蹈
huǒ
火
赴湯蹈火
(1) 形容不畏艱難險阻,奮不顧身
⒈ 敢于投入沸水,跳進烈火。比喻不避艱險。參見“赴水火”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劉表傳》“説表遣子入質(zhì)” 裴松之注引晉傅玄《傅子》:“嵩對曰:‘……今策名委質(zhì),唯將軍所命,雖赴湯蹈火,死無辭也?!?br/>唐康駢《劇談錄·潘將軍失珠》:“每感重恩,恨無所答,若力有可施,必能赴湯蹈火?!?br/>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五:“他早已盤算好,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湯蹈火的去救國,至少他也不該太怕敵人的刀斧與皮鞭。”
亦作“赴湯跳火”、“赴湯投火”。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八八回:“小夫人説那里話!若肯在老爺前,抬舉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。雖赴湯跳火,敢説不去?”
《三俠五義》第十二回:“小人受侯爺大恩,別説行刺,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愿的?!?br/>亦省作“赴湯火”。 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蒙矢石,赴湯火,視死如生?!?br/>清黃宗羲《瘦庵徐君墓志銘》:“浙西白糧,僉民轉(zhuǎn)運……充是役者,若赴湯火?!?/span>
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。《三國志.卷六.魏書.劉表傳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:「今策名委質(zhì),唯將軍所命,雖赴湯蹈火,死無辭也。」也作「赴蹈湯火」、「赴湯投火」、「赴湯跳火」、「蹈赴湯火」。
【解釋】赴:去;走向;湯:開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奮不顧身;不避艱險。
【出處】晉 稽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湯蹈火?!?/p>
【示例】有三個人,義膽包身,武藝出眾,敢赴湯蹈火,同死同生。(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十五回)
【近義詞】出生入死、沖鋒陷陣、歷盡艱險、奮不顧身、肝腦涂地、粉身碎骨、馬革裹尸、兩肋插刀
【反義詞】貪生怕死、坐視不救
【語法】赴湯蹈火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;比喻奮不顧身。
綜合技術(shù)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①群][收費]
綜合技術(shù)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②群][免費]
要求:不能發(fā)廣告、暴力、政治、付費教程,違者直接踢出。
備注:入群費用5元,沒有QQ錢包,可以先支付寶
or 微信
掃碼支付5元贊助后,我拉您進去。QQ聯(lián)系我。
掃碼贊助:贊助二維碼。
技術(shù)交流QQ群:①群259217951,②群166848545
站長郵箱:so@sojson.com
對頁面內(nèi)容有任何疑問和建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
所有贊助/開支都講公開明細(xì),用于網(wǎng)站維護:贊助名單查看
正在加載...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