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(動)躲開;避免:~難|~暑。
(2)(動)防止:~雷針。
動詞
(1) (形聲。從辵(
),辟聲。本義:躲開,回避)(2) 同本義
避,回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避,去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無乃實有所避?!秶Z·周語》
自云先世避秦時亂?!?晉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
有書生避雨檐下?!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(3) 又如:避風雨;避秦(秦時苛政擾民,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);避言(言語謹慎,避免說錯話);避宅(到處躲藏,不住在家里)
(4) 離去
左右攘辟?!抖Y記·曲禮》。注:“疏遠也?!?/p>
桓公避席再拜?!秴问洗呵铩ぶ敝G》。注:“下席也。”
(5) 又如:避地(離去,遷居他處以避禍。或指隱遁);避趨(離開與接近);避境(避離某地,不入其境)
(6) 遜讓 如:避讓(謙讓;辭讓);避賢(讓賢);避榮(辭讓榮華);避路(讓路)
(7) 隱藏
避吾親。——《史記·袁盎晁錯傳》。索隱:“隱也。”
潛避兩炮臺中?!稄V州軍務記》
(8) 又如:避跡(隱匿);避風頭(見形勢不利就躲起來)
避【酉集下】【辵部】 康熙筆畫:20畫,部外筆畫:13畫
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
毗義切,音鼻?!队衿忿挶芤病!妒酚洝ぬA相如傳》望見廉頗,引車避匿。《前漢·王吉傳》敘:避而入商雒深山。《後漢·郅惲傳》避地敎授?!对]》隱遁也。
又《正韻》通作辟。《論語》辟世、辟地、辟言、辟色,俱作辟。
避【卷二】【辵部】
回也。從辵辟聲。毗義切
(避)回也。上文回辟之回訓衺。?之叚借字也。此回依本義訓轉。俗作迴是也。然其義實相近。從辵。辟聲。毗義切。十六部。經傳多假辟爲避。
綜合技術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①群][收費]
綜合技術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②群][免費]
要求:不能發(fā)廣告、暴力、政治、付費教程,違者直接踢出。
備注:入群費用5元,沒有QQ錢包,可以先支付寶
or 微信
掃碼支付5元贊助后,我拉您進去。QQ聯(lián)系我。
掃碼贊助:贊助二維碼。
技術交流QQ群:①群259217951,②群166848545
站長郵箱:so@sojson.com
對頁面內容有任何疑問和建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
所有贊助/開支都講公開明細,用于網站維護:贊助名單查看
正在加載... ...